close

  今日頭條創始人、CEO張一鳴在接受採訪文/王菊芳
  國際在線報道:近日,圍繞今日頭條的版權爭議又有了新進展。國家版權局方面表示,經調查確認,今日頭條傳播的部分內容構成侵權。但與此同時,版權局也對今日頭條所屬公司——北京字節跳動公司在調查過程中的“積極整改”予以充分肯定,稱“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與數月前多家紙媒與傳統門戶網站群起“討伐”局面不同的是,這一次,只有為數不多的媒體站出來對今日頭條表示了不滿。
  在當下這個媒體變革時代,當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模式挑戰舊有格局時,喝彩有之,爭議也必然有之。而身處這場版權風波中心的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在經歷當初的不解、甚至委屈,隨後的緊急公關應對,並採取一系列補救措施後,如今的回應已比較淡然。即便是一些競爭對手紛紛“複製”今日頭條最為核心的個性化推薦模式,他也表示不太介意。
  “版權爭議被媒體放大”
  年僅31歲的張一鳴,締造了互聯網業界的又一個神話。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可根據用戶興趣對資訊進行智能推薦的今日頭條客戶端,用戶已過億,估值高達5億美元。與此同時,自身不生產內容、只做信息聚合與分發的今日頭條模式,在受到許多用戶追捧的同時,也在業界備受爭議。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一鳴仍然對今日頭條被業界許多人稱為新聞的“搬運工”感到委屈,因為在他看來,基於大數據運算的信息分發遠非“搬運”那麼簡單。他還認為,髮端於今年6月的版權爭議,實際上是被媒體放大了。事實是,今日頭條迄今尚無一起敗訴記錄。
  不過,對於今日頭條來說,版權紛爭也並非全無好處,至少讓公司的運作更加規範。張一鳴透露,在那之後,公司要求所有的合作協議都必須是蓋章的正式合同,之前可能就是一封郵件。而且,今日頭條的合作伙伴也在增加,目前已超過2000家,其中包括300多家傳統媒體。
  近日,針對今日頭條的版權爭議,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在網上訪談中表示,經調查確認,權利人投訴的部分新聞作品及相關圖片均由該網站存儲和傳播,而非鏈接跳轉方式,構成了侵權。不過,他同時指出,在調查過程中,字節跳動公司迅速刪除了所有侵權作品,並主動全面與媒體洽談使用作品的版權採購事宜。“我想強調的是,處罰是手段,規範才是目的。對新興網絡服務企業,我們要在規範其經營行為的基礎上積極支持其健康有序發展。”
  看來,國家版權局在認定今日頭條存在部分侵權事實的同時,也釋放出了規範和支持新興網絡服務企業發展的信號。針對版權局的表態,張一鳴在回覆記者的微信中說:“閻局長在訪談中不是說要鼓勵健康發展麽?”
  不怕被模仿:我們有技術和理念優勢
  就在今日頭條引發版權爭議的同時,其在國內率先推出的個性化推薦模式,卻有成為行業“標配”之勢。目前,國內多家互聯網公司,像百度和搜狐等的新聞客戶端也已經融入了“推薦”的功能。張一鳴認為,目前一些主流客戶端的推薦功能,實際上是在“複製”或者說“模仿”今日頭條的模式。不過,他對此並不介意,因為競爭對手的模仿,本身就是對創新者最好的致敬。
  在他看來,不僅國內一些客戶端在模仿今日頭條的模式,甚至國外一些熱門的資訊類客戶端也是今日頭條的跟隨者,比如日本的SmartNews和印度的Newshunt,前者今年8月剛剛成功融資3600萬美元。他指出,雖然在今日頭條之前,國外已經有一些基於推薦引擎技術的應用產品,如GetGlue和Zite,但它們因為做得還不夠好,有的已經被收購。
  既然個性化推薦已非今日頭條的獨家優勢,它的成功神話能否延續?張一鳴顯得頗有信心。他強調說,在推薦技術上,今日頭條已經比對手領先了一大段。雖然目前推薦的精準度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在過去半年中,已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對未來技術條件和媒體環境條件下的信息分發,以及用戶獲取信息的模式,今日頭條也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張一鳴還指出,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有多條業務線,因此在發展推薦引擎技術時會比較“糾結”,而今日頭條則沒有歷史負擔,也因此能夠最堅持“你關心的,才是頭條”這一理念。今後,今日頭條在產品上還會不斷去創新,但所有的創新都會圍繞一個核心:幫助用戶更好、更便捷地獲取信息,讓“早知道就好了”的遺憾越來越少。
  1
  平臺商與內容商分成是大趨勢
  早在今年6月深陷版權爭議之前,張一鳴在受訪時就曾表示,今日頭條“不想與傳統媒體為敵”,正在探尋與內容商進行商業合作的可能性。而版權爭議顯然加快了這種商業合作的步伐。不久前,今日頭條已率先試行與少數媒體進行廣告分成。
  今日頭條的做法會否被同行中的大佬給打壓下去?張一鳴坦承,這種可能性並非完全沒有,因為大公司往往不喜歡新玩家,不喜歡新的模式,擔心現存體系會被搞得“雞犬不寧”。但他認為,平臺商與內容商收益分成的模式應該會流行開來,因為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實際上,視頻網站YouTube早已在這麼做。該網站本身不生產視頻,用戶自行將視頻傳上去,雙方進行廣告收益分成。
  在張一鳴看來,內容商與平臺商分工合作的格局,未來會自然形成。當然,這種格局也不是絕對的,像CNTV、湖南衛視和一些大的報業集團,已經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平臺。不過,有人也許會發現,不是所有的媒體都適合去做平臺。
  就在傳統媒體普遍患上“焦慮症”之際,張一鳴描繪的上述願景,目前似乎已初現端倪。之前,百度百家已經在與作者分成,而騰訊的開放平臺、新浪微博等也推出了與自媒體作者廣告分成的計劃。搜狐總編輯吳晨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搜狐目前還只是在以購買版權或支付稿費的方式來獲取原創內容,但未來可能也會像今日頭條一樣,與媒體進行收益分成。
  垂直領域APP仍有很大空間
  目前,移動端資訊平臺同質化競爭現象依然很嚴重。張一鳴認為,該領域還可能出現進一步的集中和分化。一方面,平臺型APP已經在減少。由於基於全網的海量抓取與推薦技術有著很高的技術門檻,今後千萬用戶級的平臺型APP已較難出現;另一方面,目前平臺型的APP有可能還會進一步分化,像今日頭條可能更偏向於平臺方向,還有的可能會在內容上有所側重,比如更註重現場和突發事件的報道。
  與此同時,垂直類資訊客戶端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大部分用戶來說,在獲取信息時可能會以一兩個平臺型的為主,幾個專業型的為輔。比如,財經類資訊重度用戶可能會下載財新網APP,對股票感興趣的可能會去下載大智慧APP,對足球感興趣的則可能會下載懂球帝APP。
  在張一鳴看來,專業型客戶端的優勢在於,上頭不僅會有深度的內容,還會有深度的討論和服務,這對某個群體的用戶會非常有吸引力。雖然垂直類應用的用戶不會有平臺型那麼龐大,但也會是一個很大的群體。
  “像造紙術一樣改變信息的傳播方式”
  成立兩年多來,今日頭條經過了迅猛的發展,公司規模從當初的2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260多人。談及今日頭條的未來,張一鳴說,他對企業的期望並不是規模,也不在乎今日頭條未來的市值是幾億、幾十億或幾百億美元,他在乎的是滿足用戶對資訊的個性化需求。只要實現了這個目標,就達到了他創立這家公司的目的。
  不過,這並不是說張一鳴的野心還不夠大。在今日頭條不久前發佈的校園招聘視頻廣告中,他對那些潛在的員工許下如此願景:“我希望今日頭條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海外,在北美在歐洲,也能夠獲取海量的用戶”。而他的一位下屬則說,“我們希望有一天頭條能夠像造紙術和印刷術一樣,改變信息的傳播方式。”
  (原標題:張一鳴:模仿是對創新者最好的致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t27fttzf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